找到相关内容43篇,用时20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陈柏达居士著:净土风光(2)

    。  ——佛光普照,胜过日月。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阿弥陀经》。  ‘所有众生都感受到高尚美妙的触感快乐,宛如东方的不动世界(《大宝积经》中译为妙喜世界)和西方的安乐国土。他们那里的众生都同样感受快乐,听闻声音,就得到安详。’——《大方等大集经》的《菩萨念佛三昧分》。  ‘阿弥陀佛的世界为什么名叫做“极乐”呢?因为那世界中的众生,没有一切身心的忧恼和痛苦,只有无量...

    陈柏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0365431.html
  • 色心诸法之分析(1)

    感觉感受。成功者境界转好,感受快乐和幸福。失败者境界转坏,感受苦痛和灾害,由新的感觉感受,再起新的想象行为由新的想象行为之成败再起更新的境界认识和感受。如此选进,至于无穷,便成为有情的生活史有情者何?以...。人与物接亦然,或当风而烦热解,或冒风而疾病增,或临川而意趣悠然,或横江而情怀恐怖,或睹明月而高歌,成对明月而泪下,虽皆由需与不需适与不适和主观不同的情况所致,有情对之便立即生起苦乐忧喜舍等的诸种感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367628.html
  • 谈心说识(四):生命的根源

    结果已经成熟了”。“以前的因”指的是过去的业(行为),而“已经成熟的果”就是阿赖耶识。所以众生在生死轮转中所感受到的苦乐果报,就是由此识去感受。如作善业,就感受快乐果报,如作恶业,就感受痛苦的果报。虽因...,诚挚如实地反应从外界来的感受,也提到由於第六意识的判断作用,才使我们产生主观的喜好或厌恶的想法。也有了想像力,知性、感情、意志等意识的生起。若将此意识好好把握,则感情就不会轻易为人所动摇,对人生会...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2480083354.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